常见问题

注意!这些问题的回答仅代表我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他导师。

老师主要做什么研究?
研究方向

硕士新生如何确定研究课题?
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考量:

  1. 个人研究兴趣和技术专长。虽然团队大的研究方向一致,但每个人的兴趣点不尽相同。同样是做人工智能,有的同学可能喜欢搞理论和算法研究,有的则想在工程应用方面多实践。再比如,如果在本科阶段已经接触过某个领域,积攒了一定的基础,并且也有兴趣,那在硕士阶段继续深入研究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实事求是地说,求学之路有时候是孤独的、枯燥的,以兴趣为出发点,能够最大程度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2. 个人目标和未来规划。基本目标是获得硕士学位,不过对于毕业后的去向大家又各有各的规划,有些将来想去一线城市的大型IT公司就职,有些想继续走学术之路读博深造,有些想考公考编,不一而足。这些也应该是确定研究方向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比如想去IT公司搞研发,研究课题最好不要太偏重于纯理论,应以算法的应用及工程实现为主。
  3. 团队组织和安排。前两个方面是从大家自身角度出发,除此以外,团队也要有一定的平衡,不能大家都去扎堆搞相同或近似的课题,导致毕业论文内容过于相似,区分度不高;总体来讲,大家的课题应该紧密相关,每个人都是重要的一环,共同支撑一个大的研究方向,这样才能够合作和互补,形成良好的循环。而且个人能力和专长不一样,分工合作才是最高效的,更有利于团队和个人发展。

总之,课题的选择是在双方充分了解和沟通基础之上,结合实验室安排,尽量做出最优选择。此外,应该尽早确定研究课题,保证有充裕的时间开展后续工作。

研究生阶段有哪些任务?如何安排?
研究生期间大致有这样一些任务:

  • 新生培训,一方面是让大家适应实验室工作学习环境,也让同学们和老师之间尽快熟悉起来;另一方面,掌握一些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编程基础、开发平台、合作交流、如何开组会等等。
  • 研究生课程,需要满足学校对研究生学分的要求,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大约28个学分、12门左右课程。研究生一年级有大约一半时间要用来上课。
  • 实验实践,确定研究方向后的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生期间的主要工作。这个过程包括阅读大量论文,掌握相关领域研究进展及成果,总结分析知识体系。接下来需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复现、改进、创新,尝试提出我们自己的想法并实现、验证。
  • 撰写小论文和开展实验,这两项是同步进行的环节,论文是在记录、实验、试错、改进、总结的基础之上完成的。
  • 撰写毕业论文和准备毕业答辩。

总体来讲,三年时间不算长,除去上课、实习、找工作等时间,真正用在科研工作上的时间其实很有限,所以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三年宝贵的时间。

毕业难不难?怎样才能顺利毕业?
考研难不难?每年有那么多应届的、非应届的本科生加入考研大军,平均录取率在30%左右。从做出决定开始,择校、报名、复习、初试、复试到录取,一路走来,如今成功上岸,个中艰辛大家都有体会,此过程不可谓不难,毕业肯定没有考研难。不过若以为上了岸,便可以躺平,想毕业恐怕有难度。不同于本科,硕士学位论文要求要高得多,如果质量不合格,首先导师这关就过不去,后面还有学院答辩委员会、学校学术委员会、校外论文评审、教育部论文抽检环节,想“水”过去的概率极低。从这个角度来看,毕业似乎也没那么容易。历年都有论文评审不合格、延期答辩的情况出现,尽管比例不高,足够大家引以为戒。
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难处,而且只会越来越难。校园里遇到的种种,根本算不上什么大问题。学校里吃住不愁,老师提供考卷和研究课题,还有较为完善的教程和指导。但是总有一天,你们会离开校园这个新手村,前往开放世界,经受真正的历练。那时就会发现,职场竞争、家庭关系、孩子教育、父母养老等等, 哪一样都比求学之路难得多。
顺利毕业没有捷径,只能是基于扎实的研究工作和培养良好的论文写作及表达能力,这些都需要长期坚持和大量练习。

什么时候可以出去实习

满足两个条件,或者在实习期间,有能力有时间满足这两个条件:

  1. 已有的论文、专利等成果已经满足或即将满足学院的毕业要求。
  2. 已完成的工作量和后续工作足够支撑完成毕业论文。

不妨算一算,硕士三年,研一,前半年尚处在入门阶段,上专业课又占用大量时间;研三,上半年忙着找工作,下半年准备毕业论文和答辩。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其实就一年,再出去实习半年……,情何以堪。
我可以理解大家的焦虑,尤其近几年就业行情不是很好,想尽早进入企业实习,增加工作机会。但是毕业不是终点,而是步入社会的起点,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基础打好了,能力全面提升,才有可能获得更多更好的机会,厚积薄发,走得足够长远。

我计算机基础不好、英语不好、没学过Python、没学过……,怎么办?
我在上学的时候没学过(有很多甚至没听说过)的内容包括:Python、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推荐算法、博弈论、Android开发、图像处理……,也没学过怎么指导研究生;也没学过谈恋爱、结婚、养娃、……。
没学过的东西永远要多于学过的,要么现学现用,要么提前学习以备不时之需。没学过不是问题,学就完了。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比学到的内容更重要。

正式入学前可以做些什么?学习期间应该掌握哪些技能?
工具、技能和习惯

研究团队都有哪些方向和老师?
团队简介

学硕和专硕有什么区别?
根据学校文件的规定,主要是毕业标准不一样,学硕对发表研究成果有一定的要求(论文、专利等);从毕业答辩和毕业论文评审标准来看,学硕更看重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学术研究规范性,专硕偏重于工作量是否充实、有一定的实践过程和应用价值。从我个人来说,并没有本质区别,在研究课题及其工作成果的发表方面基本不做区分,因为两者相辅相成,发表成果既是过程也是结果。好的研究想法、扎实的实验大概率能产生理想的结果,这些结果应该总结发表。一是得到同行的评价、反馈和认可,以促进我们后续提升和改进;二是锻炼和提升写作、总结、沟通等通识能力,这些都是在未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储备。比如专硕的学生,也有成果发表出来,无论是毕业答辩、论文外审都是很强的加分项,即使毕业论文写得有一些小问题,不通过的可能性也很小。

实验室条件怎么样?
学院会为每位入学新生安排实验室工位,我们团队的学生基本都在扬帆楼6、7、8层,不同的房间条件稍有不同,不过都能保证一人一工位。
学生的工作电脑一般由导师负责分配,实验团队有深度学习服务器、工作站等资源供大家实验使用。此外,实验室还有丰富的硬件设备,以满足软硬件结合及实践需要。例如移动深度学习开发平台NVIDIA jetson Xavier、树莓派及各类传感器、3D打印机、四轴飞行器、无人船模型等等。如果有其他需求,团队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提供。

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么?
在我看来,导师对学生几乎负有无限责任(起码在校期间是这样),所以我的出发点是对我自己、对你们及你们的家人负责。本着这个原则,对于底线和原则性问题,肯定会严格要求,比如保障人身安全,不能触犯法律、违反道德及学术规范。
学业方面,必须满足学校毕业要求,顺利毕业是我们的共同目标。除此以外,我一般不会提出额外的毕业要求。如果你想做的更好,我尽所能提供条件和指导;如果你想躺平(尽管我认为你们现阶段没有资格躺平),我也不会强人所难。大家都是成年人,不是巨婴,应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能提供的是建议、选项和力所能及的帮助,至于做何选择,完全看你们自己。

实验室平时有什么活动?
学术交流:培训,定期组会,出差参加学术会议,参加报告讲座。
休闲娱乐:春游、徒步。此外,实验室有一间小型会议室和娱乐室,配备了游戏机、棋牌、投影仪。
聚会聚餐:品尝各种特色美食,补充营养。
我们支持大家学习和生活两不误,既享受学习求知的乐趣,也享受生活的美好。
聚餐

老师有什么兴趣爱好?
DIY制作及编程,用程序和机械结构实现各种各样的想法。
LEGO,主要是Technic科技系列。
漫画、速写和水彩。
电子游戏,任天堂平台,马里奥和塞尔达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