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经历分享

考研的原因

关于考研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两类。首先是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我的学校考研的氛围是十分浓厚的,一般来说只要不是技术非常出众的同学都会选择考研来作为自己的目标。其次则是我自己的原因,在找工作的方面没什么竞争力,选择考研其实是为数不多的选择。

考研的过程

学习的过程

我是在寒假结束3月开始准备考研的,最初一开始立下了考11408的目标。原因很简单,408是越来越多学校的选择,可以不用急着择校的问题,而且学习资料透明很好获得。当时认为如果11408参与调剂也会比自命题好调剂,当然这个想法后来发现并不是正确的。

准备数学学习的过程

数学是这4门中我准备时间最长的一门。我认为408到了一个阶段后实在是太难提分了,在这种阶段学习时长与分数提高的性价比实在太低。对于政治和英语,这两门我并不擅长而且这两门一般来说不会拉开太大的差距。所以我认为想办法提高数学的分数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我自己的数学基础比较一般,只是属于能够应付期末考试的水平,这种水平对于考研数学来说是不够的。对于这方面的学习我和其他人一样分为了3个阶段: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和模拟阶段。
首先是基础阶段的学习。在3月时我选择了张宇老师的《基础数学30讲》学习。对于每一章节都是听视频课跟着做例题,然后再把课后的习题做完。在这个过程中搭配习题是非常重要的,而30讲中的习题明显偏少,所以我又买了很火的《660》和《1800》。我认为《1800》的习题比较基础,对于考点的重复率比较高,全做完效率比较低,所以挑着做会比较好。《660》的习题感觉比较“正宗”而且题量没有很多,有时间就可以全做。在跟完了30讲的学习后,660大部分题都是有思路,但是不一定能做对,反思了一下我认为我应该注意训练自己的计算能力。
其次是强化阶段,因为我学习比较慢,中间还做了一些别的事情,强化阶段开始已经是9月中旬了,这个时候时间就非常紧迫了。在强化阶段我使用的是张宇老师的《18讲》。先跟着视频课程学习,然后跟做例题,再做习题。张宇老师的视频课通常是比较短的并且章节性比较强,这让我意识到在这个阶段常常会遗忘之前学习过的知识点。所以在这个阶段要注意复习。
最后是模拟的阶段,时间是11月底开始的,在这个阶段我选择了真题、张宇的8+4和合工大超越作为模拟的试题。在这个阶段一般是一天做一套。真题的质量是最好的,是值得反复看的。张宇的8+4我认为个人的风格比较多,有些不太贴近真题,可以作为思路的一个扩展。合工大超越是很多人都在推荐的一套,在做完真题后可以作为很好的模拟题。在这个过程中基本上每一套成绩都比较低,当然可能是因为我在算分的时候扣分比较狠,但是一定要坚持。

准备专业课的过程

选择王道作为教材,之前上专业课的教材作为辅助。专业课的教材更适合用来学习,用来应试缺少针对性,重点就不是很明确。
第一门复习的是数据结构,这门课是最基础的并且是最好得分的。学习方式是看视频课并做习题。时间是从4月开始到8月底。在9月大四开学时,我意识到我的学习进度太慢,所以刻意的加快了学习的进度。在9月到10月下旬一天学半章或者一章学完计组和操作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王道咸鱼老师的结构图很有用。计网是我最后学习的一门,因为最后时间比较紧所以留下的时间并不多。这门课我是先看b站湖科大教书匠的视频,再做习题。
在模拟阶段中,除了真题之外只做了王道的模拟题。做题时一天做选择题,一天做两道大题交替来做。

准备英语的过程

在准备英语的过程中,我认为背单词是最重要的。我是用不背单词和红宝书来背单词。前期每天背一个小时的单词,后期每天背的时间减少,最后能保证把所有的单词过一遍。在单词背差不多的时候一天要做一道真题,在做题时要记录时间。开始做阅读时发现我属于文章能看懂但是题就是做不对的类型,然后通过看唐迟的阅读逻辑课正确率提高了不少。新题型是比较好得分的,我推荐刘琦老师的课。英语作文推荐潘赟老师的课,课时比较短能很快的上手写出作文模板。最后留了最近两年的真题用作考前3天的模拟。

准备政治的过程

根据经验,政治属于很难拉开差距的科目。参考别人的安排政治是在9月开始学的。学习是看徐涛的视频课,因为太长了就开的倍速,每天看差不多半个小时。之后就是在考前背肖4和肖8。我的政治考的比较差,我也在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

择校的过程

对于择校这个问题,我不敢去赌“爆冷”这种概率很低的事情发生的,所以就基于学校往年考研的情况和我自身的情况来选择。
在择校上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很犹豫,在地域的选择上我总是这里也行那里也行,始终都拿不定主意。最后我总结了所有可以选的学校根据难度分为了3个等级。在填报截至前3天评估了一下自己的状态才最终确定了报考大连海事大学。

复试

复试其实没有准备很长时间,我是在出了初试成绩之后才开始准备的。首先是准备数据库的考试,数据库分数占比比较高。因为当时很多学校都是线下,所以精力主要放在做题上面。最后是线上考的,是几道简答题的形式。因为我对基础知识点背的不够熟练有疏漏,所以最后数据库成绩比较低。印象深刻的是有一道题是关系代数运算有哪些,这道题就没有答全。随后是准备的英语的口语,是让我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因为是我准备过的问题,所以就比较顺利。最后是综合面试阶段,在这个阶段要主动介绍一下自己的优势。

反思

时间规划

在我整个考研的过程中,我的时间规划是很不合理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随缘学习,学到哪里算哪里,导致了后面时间非常紧张,很多都只能大体上学一学。对于整个学习的安排可以没有很具体的计划,但是一定要有一个大概的规划。

模拟考试

我认为在考前按照正式考试的时间完整的考下来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我在考前从来没有从头到尾完整的模拟考一遍英语,对于英语这样题型很多的科目时间安排不是很清楚。在考场上做最后一道翻译题时只剩下了5分钟,这道题做的就比较差。

资料筛选

考研资料每个科目每个老师都有很多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收集的资料基本上是不能全看完的,要有针对性的看一部分。

取舍问题

在准备考研的这段时间里,大概有两段时间我是没有在复习考研的。第一段是6月的期末考试,主要是复习编译原理和图形学。因为感觉编译原理这门课并不是很简单,所以就一直在复习。现在想想其实是很没有必要的,虽然比较难,但是期末考试懂得都懂,想要一个及格的成绩是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的。第二段是在8月为了做一个课程设计去学了一段时间django框架。现在想想也是很没有必要的,在学了以后也是没有用到的。

状态调整

在整个考研的过程中出现状态上的波动是非常正常的,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心态容易受到影响的时候更要注意及时调整。在10月中旬时由于发烧需要去隔离比较麻烦,出于种种考虑最后这段时间选择了回家学习。后来也算是因祸得福躲过了11月封寝和12月学校的大规模感染。非常幸运的是在考试结束时我并没有出现症状,能够正常发挥,不过由于我在考前3天测出的核酸是“阴阳阴”,我被分配到了阳性考场,在考完后开始发烧然后一直躺了好几天。比较有趣的是,在考最后一门专业课时发现虽然是阳性考场但是整个考场30个人全都来了,这与网上所说的很多人缺考一点也不符合。
对我来说,在考完试等待成绩的3个月比准备考试时还要难熬。在回家的地铁上我就实在忍不住去对了数学选择题的答案发现前5道题好像错了2-3个,这让我感觉更忐忑了。回去之后有好几天都没有睡好,有一天早上5点醒了实在受不了就把答案全对了,感觉后面答的还可以。在等待初试成绩的将近3个月内很容易越想越差,后来我感觉我可能考不到300分,所以就给我自己找点事情做。刚好是年后有春招,我去参加招聘会去投了和我专业相关的岗位,其中也去面试了试了一下,感觉我需要提高的地方还是很多。不仅是在知识和技术上面需要提高,同时发现我缺少社会经验,以至于在谈到薪资时对于个人所得税、公积金和房补这些时一窍不通。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